【中醫小知識|宮寒調理】

【中醫小知識|宮寒調理】

常聽到「宮寒」,其實簡單來說,就是女性的子宮陽氣不足、

或長期受寒氣侵襲,導致子宮失去該有的溫暖。

 

✔為什麼會宮寒?
中醫認為,宮寒常與「腎陽不足」「脾胃虛寒」「氣血虧虛」有關。

▸體質因素:天生偏寒、腎陽不足,難以溫煦胞宮。

▸生活習慣:常喝冰飲、貪吃生冷、長時間處於冷氣環境或穿著過薄。

▸情志壓力:長期焦慮、壓力大,氣機鬱結,也會影響血液運行。

▸產後或流產調養不足:元氣受損,子宮未完全恢復,也容易遺留寒邪。
 

✔常見症狀有哪些?
經痛加劇、月經延後或量少、色暗有血塊,

伴隨腰痠、下腹墜脹、手腳冰冷,甚至不孕。

這些都是「子宮不夠暖」的信號。

 

✔中醫觀點怎麼調理?

▸溫陽散寒:透過艾灸(神闕穴、關元穴)、泡腳,幫助驅散寒邪。

▸補氣養血:用當歸、熟地、黃耆等藥材,調和氣血,改善血液循環。

▸健脾助運:脾胃是後天之本,飲食宜少冰冷,

適度加入薑、桂圓、紅棗,讓身體暖起來。

▸作息調養:避免熬夜,保持身心平穩,讓氣血運行順暢。
 

✔小叮嚀
宮寒不是一朝一夕形成,也不會一夜痊癒。

日常做好保暖,少吃冰冷,配合中醫調理,

才是養護女性健康的長久之道。

——願每位女性都能擁有溫暖而充滿能量的身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