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醫案分享|月經延遲,中醫調理見效案例】
【醫案分享|月經延遲,中醫調理見效案例】
✦泉安堂中醫診所|卓玉玲中醫師✦
月經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指標,但不少人都有過「大姨媽遲到」的經驗。
一般來說,月經週期約 28 天,介於 21~35 天都屬於正常範圍。
若經期延遲超過 7 天,甚至四、五十天才來一次,
就屬於中醫所說的「月經後期」。若情況持續,甚至可能發展成閉經。
✔常見原因包括:
▸體重過輕或過度節食,導致卵巢功能減退
▸長期壓力,影響下視丘與荷爾蒙分泌
▸藥物影響,例如部分抗憂鬱藥、抗精神病藥
▸多囊性卵巢症候群
▸甲狀腺功能異常
✔中醫觀點將「月經後期」分為五型:
▸腎虛型(腰痠腿軟、潮熱盜汗)
▸血虛型(面色蒼白、頭暈心悸)
▸血寒型(經色紫暗、手腳冰冷)
▸氣滯型(經色黯紅、情緒抑鬱)
▸痰濕型(經質黏膩、體胖胸悶)
以上類型均須辨證施治,才能對症下藥。
✔案例分享:
37 歲女性,因長期服藥減肥導致月經延遲三個月未至,
並伴隨面色蒼白、掉髮、畏寒及下肢浮腫。
經診斷屬「血寒型」,以中藥方(溫經散寒、養血調經)
配合針灸治療,三週後順利來潮,症狀明顯改善。
✔日常保健建議:
飲食均衡,多攝取補養氣血的食材;
避免生冷辛辣及酒精;保持規律作息,
避免熬夜與過勞;並學會管理壓力。
若經期延遲長期不規律,應先就醫檢查,
再配合中醫調理,效果更為理想。